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深似海,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。她,一个传统的普通女性,她是北安四中团书记李秋。她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她把孝顺父母,孝敬公婆作为一件心头大事,记在心里,并付诸于行动。在母亲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,在公婆心中她是信赖的儿媳。
有这么一个平凡而温馨的家庭,在社区催开了家庭文明之花——这就是四世同堂之家,而其儿媳,则是这朵文明之花的辛勤浇灌者。亲戚、朋友、同学、同事对他准是翘起大拇指:“这样的媳妇,没得说!”
她爱人的姑姑得了尿毒症,需要透析治疗,需要一周透析3次,由于家不在北安,她把姑婆接到自己家,一住就是三年,这三年为姑婆炖鸡、炖鱼,照顾的无微不至,直到姑婆去世。婆婆家的人都说她是个孝顺的孩子。虽然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有限的,可是换来的却是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来比拟。每年,婆婆的生日,她可以讲是熟记于心,每到这一天,她都会精心为婆婆准备一份生日礼物,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。她把80岁的奶奶婆婆更是放在心上,各种节日都会为奶奶婆婆买衣服或是给钱,老人每每看到这个孙媳妇都说:“谁都没有孙媳妇好”。她还经常组织一家三口与老人齐聚一堂,享受天伦之乐。她就是这样一个人,在日常的生活中,总能抓住点滴,抓住细节的好媳妇。
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,她都会尽早提醒婆婆多加衣服,并给婆婆添置羽绒服,让其倍感温暖。当婆婆有些头痛感冒时,她总能第一时间到婆婆身边问寒问暖,端水递药;婆婆需要多休息,她就时常嘱咐婆婆要早睡,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,并且为婆婆购买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;每当婆婆外出锻炼身体、充电时,她都会嘱咐婆婆要注意安全,早去早回,并为婆婆配了手机以备不时之需。一次,婆婆因胆结石手术住进了医院,她跑上跑下,挂号,交费,给老人喂饭,服侍老人上厕所,同病房的人对她婆婆说:“你真有福气,生了一个好女儿。”老人笑着说:“她是我的儿媳妇。”那段时间,她不停往返于医院、单位和家,既要照顾好婆婆,又要给孩子做饭,还要料理家务。为了让丈夫放心,她做出一副举重若轻的样子。她还教育儿子和侄女:“谁都有老的时候,你们从小就要懂得孝敬老人啊!”她17岁父亲就去世了,母亲带大了她们四兄妹,现在母亲带着她的小侄女和她住在一个小区,她就会经常去看望妈妈,帮妈妈交电费,水费、电话费、带妈妈体检身体,总之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她都要管。
她不仅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媳,也是一位慈爱的好母亲。她对儿子从不用粗暴教育,而是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。儿子孙镜凯在她的精心栽培下,乒乓球、散打、跆拳道、演讲、主持、学习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,还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得荣誉,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优秀儿童。她和儿子曾被评为和平小学阳光家长和阳光学生的荣誉称号。
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琐事,都会有一些不快乐,而她应对这些困难却也是游刃有余,得心应手。因为她有一颗真挚的心,平常的心、善良的心。每个人都有一些个性和脾气,有时婆婆会唠唠叨叨,有时婆婆也会发火,每到这时,她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,从不和老人争辩,等事情过后,她就细心的了解婆婆生气的原因,并对婆婆进行安慰和劝解。在处理一些事情上,有时她的看法会和婆婆发生分岐,每到这时,她都会坐下来和婆婆商量,征求婆婆的意见,并将婆婆的意愿放在第一位,有时候老人会和晚辈因为看法上不同,发生一些不快,而此时,她又成为了“和事佬”,周旋于两者之间,尽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误会、化解矛盾,使家人重归于好,使老人尽享天伦。就是这样,她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,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,用言行感染着老人,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。用善良的身心、炽热的思想、无私的行动、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、物质支撑、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,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,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,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篇,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。
如今,尊老爱幼、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也影响着整个家庭。感动春风化雨,感动润物无声;春去秋回,寒来暑往,她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高扬道德风帆。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“百善孝为先”的传统美德。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,从日常中倾注了关爱,写下来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,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亲乐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