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之魂——汉字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我最喜欢的就是我国的文字,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,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。
世界文学巨匠高尔基曾经说过: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一本好书,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沉淀,是我们人类社会历经沧桑变化的记载。但我并不这样认为。我认为汉字乃是中国之魂!没有字,何来的书?没有书,何来的华夏文明?我们中国的汉字,一撇一捺都是故事。我们中国的汉字,一平一仄谱写成诗。我们中国的汉字,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,让世界都刮目。
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文字时用结绳记事,慢慢又发明了简笔画记录,后来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统一了文字,后代子孙根据仓颉整理的这些文字,发现文字的创造是有一定规则可循的,那就是象形,指事、会意和形声。
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,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。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阶段,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。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,字体有甲骨文、金文、大篆和小篆。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,字体有隶书、草书、行书和楷书。两个阶段的分野是小篆到隶书的转变。
最初的甲骨文是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,主要用于占卜,应用在商代后期。象形程度较高,字形的方向相当不固定。而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,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。金文的象形程度仍然比较高,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、平直化的趋势。线条画是指粗笔变细、方形圆形的团块变为线条;平直化指曲折形象的线条被拉
大篆是西周晚期的文字,也叫大籀文。上承西周的金文,下启秦代小篆。小篆则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,秦统一六国后,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。小篆字体规整匀称,字形有所简化,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。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,西汉时发展成熟,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主体。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,字形进一步简化,书写变的简便,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。形体扁方而规整,较长的横画略成微波起伏之势,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脚。 草书形成于汉代,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,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。草书使用连笔,书写快捷,但是难于辨认。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。楷书产生后,行书逐渐演变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,比草书容易辨认,也容易书写。楷书也叫正楷、真书。汉魏之际形成,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,一直使用到现在。楷书的“楷”有规则的意思,它的字体方正严整,有撇、捺和硬钩,波势减少,笔画也去趋于平易圆转,更便于书写。
遥想当年,为了便于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和经济商贸往来,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,巩固大一统的意识形态。秦始皇推行书同文,统一全国文字。战国时期,各国文字虽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,但繁简程度和偏旁位置却大有差异。秦始皇命李斯以战国时秦人通用的小篆为基础,加以规范作为官方规范文字,在全国推广。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。在当时民间更为通用的是隶书。隶书书写更简易,相传为程邈所传,但实际上是战国以来不断演变而来。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,,奠定了楷书的基础,提高了书写效率。
汉字之美,美在形体,美在其婉转曲折的笔画。中国文字发展与演变的历史,就是一部中国文化、中国文明传承与演变的历史。了解了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,对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文字,我觉得更加亲切。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传承给我们的无价之宝。
北安八中小记者:张琬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