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素有“礼仪之邦”的美誉,向来重视家风、家规和家训。
家风,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上、集体认同的,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;家风也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,延袭下来的道德品质;家风更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风尚。古人云“家风好,则人心正,父母慈,儿女孝,婆媳睦,妯娌和,子孙贤;家风不好,则父母恶,子不肖,孽孙生 ”但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风。
孟母为保家风纯正择其邻而居,又断机杼。使游手好闲,不思进取的孟子刻苦攻读,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大家。位列三公的曾国藩对子女要求严格,不允许高人一等,提倡节俭持家,使其子女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。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刘少奇同志,他共养育了九个子女,其四子刘源现在是解放军高级将领,36岁就担任河南省的副省长,是当时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;做官在很多人看来说明不了什么,因为他是红色后代,仗着父亲的影响。但是,学习呢?刘少奇的五女刘潇潇是在1979年以北京市单科第一,总分第二优异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。做官受父亲的影响,难道高考也是受影响吗?这些都足以说明一个问题——家风。
家规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,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,后代子孙的准则,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”。我相信在每个家族的家规里都有“百善孝为先这一条”。行善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家规,更是我们每个儿女的义务与责任。孝是无底线的,尽孝道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,没有终点,只有起点。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孟子的这段文字教导的意思是: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至敬重别人的长辈;抚爱自己的子女,进而推广至抚爱别人的儿女。
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、持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在我家,如果我做错事了,我父母的选择并不是打骂,而是给我讲道理,让我清楚自己错在了哪。
一句话,一个故事,一段记忆,都是家风、家规、家训的载体。让我们把家风、家规、家训一直传承下去,让我们的民族一直有着“礼仪之邦”的美誉。